绍兴新昌县东茗乡“下岩贝·金山上”片区探索党建联建赋能共同富裕,形成稳固的“黄金三角”,破解乡村发展密码。
清晨,新昌县下岩贝村笼罩在薄雾中,远处梯田层叠如画,俄罗斯游客拉奇在民宿和朋友围坐品茗。前一天,他们刚去后岱山村听了新昌传统曲艺。
拉奇说:“可以感受到这些村民们的热情,好的氛围。”

民宿老板周伟锋忙着炒制新收的春茶,他说,楼上的客房已预订一空。住下的人客多了,买茶叶路过的人也多。

这一幕,正是新昌县东茗乡“下岩贝·金山上”片区探索党建联建赋能共同富裕的缩影。这几年,下岩贝村靠“卖风景”发展起民宿经济;后岱山村通过挖掘传统文化,培训研学已打响品牌;作为后起之秀的金山村,产业项目接续落地。三个村打破“各自为战”的发展困局,以“片区共建、产业共兴、服务共享”为抓手,走出了一条“1+1+1>3”的共富新路径。

(下岩贝村云雾)
2023年初,东茗乡党委牵头成立“下岩贝·金山上”片区党委,由乡党委、县旅游集团和三个村党组织共同组成。然而,三个村却因利益分配争执不下——下岩贝村风景独好,年游客超30万人次,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;金山村、后岱山村两村收入不足50万元。下岩贝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玉平回忆起刚开始的“磨合期”仍感慨万千。
王玉平说:“从我们集体的利益来讲,村里收入都比你们多,老百姓可以分红,1000块钱一个人呢,你们金山村、后岱山村怎么会有?”
面对王玉平的“优越感”,后岱山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国洋和金山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赵斌锋当场“撂话”。
王国洋说:“我们三个村书记大家都要好强,那谁都不服谁。以后研学过后,我们学生、游客饭就不到你们这里来吃了。”
赵斌锋:“说句实在话,你这么多的流量资源,并不是说靠你下岩贝的一片雾。”

转机来自一场“硬任务”。2023年中,贯穿三村的7公里骑行道项目启动,总投资1.2亿元。单靠一个村,谁敢想?王国洋说,为争取项目落地,三村书记频繁碰头,最终达成共识:停车场共用、游客接驳车互通、重大规划共议。“可以减少很多重复的投资,项目我们共享,管理也是共管,带来的效益可以共享。整个片区从村庄美乡风纯到老百姓口袋强。”
在项目“纽带”的牵引下,大家开始换位思考,把自村的资源拿出来共享。“停车难”曾是下岩贝村的痛点,节假日村道被堵得水泄不通。后岱山村将自己的停车场拿出来,免费接驳车10分钟一班循环接送。王国洋说:“下岩贝村人气最旺,停车的压力最大,停车场,是我们村的。平时节假日的时候要承担100辆的停车的任务。”
下岩贝村属于天姥山生态红线范围,无法建设相关产业项目。云海风景虽好,但缺少活动的项目,游客待久了难免无聊。金山村的不少农文旅项目拉长了游线。
赵斌锋说:“我们引进了社会资本,总投资1300万,打造了我们整个新昌县最高端的露天游泳池。我们打造了一个金山三坊中心,顶楼就是8.55米高的篮球场,农村的这种乡村NBA经常在搞。秋游的时候组织学生到我们这里来挖番薯,一年接待研学游大概在13000个学生。”

随着三个村越走越近,片区重点打造的云峰十二重、参差咖啡博物馆、悬崖民宿等一批旅游项目推进起来势如破竹,并且迅速“出圈”。
如今,下岩贝、后岱山、金山这三个村逐渐形成稳固的“黄金三角”,“学在后岱山、游在金山、吃住在下岩贝”,让游客停留时间从半天延长至2-3天。去年,整个片区接待的游客将近70万人次。
下岩贝·金山上片区党委书记吴初建说:“片区的经营性收入现在已经达到了接近三百万,实现了质的飞跃。接下去我们会以基础建设为纽带,让三个村联系的更加紧密,发展的更加美好。”